栏目: 珍珠历史典故 珍珠传奇故事 珍珠传说   作者:佚名   热度:

医林探究

珍珠入药用处多

珍珠的用途十分广泛。除了作为饰品,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特别是珍珠质中富含抗氧化的硒元素和氨基酸,因此被视为美容养颜的佳品。

梁代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》中说,珍珠“有治目肤翳,止泄”等作用。唐代的《海药本草》也认为,珍珠可以明目、除晕、止泄。在元朝,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,认为它既可以滋补,又可以防暑。

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珍珠味咸甘寒无毒,镇心点目;珍珠涂面,令人润泽好颜色。涂手足,去皮肤逆胪;坠痰,除面斑,止泻;除小儿惊热,安魂魄……”同时,《本草纲目》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。

咬文嚼字

珍珠的浪漫别称

中国古人常以“明月”“琅”来代指珍珠。《楚辞·九章》记载“被明月兮珮宝璐。”《墨子》中也有“楚之明月出自蚌蜃”的记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一诗中描写刘兰芝,用“腰若流纨素,耳著明月珰”,说的就是刘兰芝佩戴着珍珠耳环。“琅”原本是一种传说中的仙树,这种树的果实叫琅子,也被简称为琅。有些古书中用“琅”比喻圆形的美玉,也有的用其指代珍珠。

在西方艺术世界里,有一种富丽堂皇又浪漫唯美的艺术风格,被称为“巴洛克风格”。“巴洛克”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的意思就是“不规则的珍珠”。这种风格在雍容华丽中略带世俗的凌乱,在文艺复兴时期十分流行。

成语拾趣

“鱼目混珠”的由来

从前,有一个叫满愿的人,买到一颗又大又白的珍珠。他非常珍爱,装在一只精致的盒子里,严密地收藏起来,从不轻易给人看。他有一个邻居叫寿量,非常羡慕满愿的那颗珍珠,但又没有机会欣赏。

有一次,寿量得到一颗鱼眼睛,也很大、很精致,就把它当做珍珠藏起来,也不给任何人看,还常向其他人说:“满愿有一颗珍珠,有什么了不起,我也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呢。”

后来,满愿和寿量都得了同一种病,他们同时去看医生。医生诊断后说:“这种病很好治,药材我这里都有,只是需要珍珠粉来做药引子。”两人一听,分别回家去取珍珠。等拿到医生那里,医生看了满愿的珍珠后赞叹:“真是一颗好珍珠!”然后又拿起寿量的那颗“珍珠”看了看,哈哈大笑说:“这哪是珍珠,分明是鱼眼睛嘛!你这是鱼目混珠啊。”寿量羞得面红耳赤。

后来,“鱼目混珠”就被用来比喻以次充好、以假乱真。

(原标题:珍珠 像眼泪一样珍贵的水中精灵)

来源:北京日报